Good Luck To You!
顶部右侧自定义文字
广告位 后台主题配置管理

网站首页 > 新闻 正文

美国大学挺巴**潮背後的加沙危机代际差异与政治操弄

lihaoyu 2024-04-30 19:07:58 新闻 1 ℃ 0 评论

当地时间4月29日下午,哥伦比亚大学加沙团结营地的**学生聚集在校园草坪,投票决定是否继续坚持**行动。当天的14:00是校方设定的最后期限,拒不离开营地或将面临停学的处罚。

当地时间2024年4月22日,美国纽约,警察拘留了在纽约大学校园内设立营地**巴以冲突的亲巴勒斯坦学生和**者。视觉中国图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投票前,营地里的学生站成一圈,轮流用扩音器发言。**组织者告诉曾受过纪律处分或持有学生签证的学生,为了保护自己,在选择坚守营地之前必须深思熟虑。

美国大学挺巴**潮背後的加沙危机代际差异与政治操弄

最终,投票以压倒性的票数决定继续此次**活动。一时间,自由巴勒斯坦!和哥伦比亚,你无法隐藏!你靠种族灭绝发财!的口号回荡在哥大校园里。

自去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支持巴勒斯坦的**活动频繁在美国高校中爆发。在4月18日哥大校长沙菲克授权纽约警方进校清理加沙团结营地及当局逮捕多名学生后,类似的**行动迅速蔓延至美国其他高校。据不完全统计,全美范围内已有超过60所高校爆发声援巴勒斯坦的**活动。

早在去年,美国部分院校也曾爆发类似的反战**活动。不同于以往,一些美国高校在近期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措施:虽然**者声称他们采取了和平的斗争策略,但校方却认定**具有破坏性,并寻求加强对校园公共空间的管理。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系助理教授奥马尔·瓦苏(OmarWasow)认为,此次**浪潮与历史上的其他学生**活动存在着显著区别,主要体现为**者采取的策略。除了**和**,学生们还采用了建立营地的**手段。与2011年的‘占领华尔街’类似,这类**活动通常会持续数天,并在如何管理营地这一问题与当局形成持续的紧张关系。鉴于**活动将持续数天或数周,媒体更倾向于对这类事件进行报道并引发舆论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在警方介入的情况下。瓦苏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分析称。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王浩则表示,在新一轮巴以冲突仍然发酵的背景下,学生**的激进色彩、美国政治极化的现状以及美以关系的特殊性这三重因素,导致美国政府不得不谨慎对待此波**潮产生的政治及社会效应。这次**行动伴随着明显的反建制色彩,发起行动的学生群体正在试图挑战美国政治中的‘禁区’,其中包括美以特殊关系。当美国年轻人发出与父辈不同的声音时,这次**活动的最大影响莫过于促使美国社会就加沙目前发生的危机进行反思。当然,这股**潮的影响究竟有多大,仍然有待观察。王浩分析称。

当反战声音成为燎原之火

4月17日下午2点刚过,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沙菲克走出国会山一座办公楼,进入一辆等待着的黑色SUV。据《****》报道,在过去的几个小时,沙菲克刚接受完来自众议院教育和劳动力委员会的拷问,她不仅承认校园内出现反犹太主义的倾向,还向国会保证校方将就这一问题采取立即行动。

早在沙菲克接收国会质询前,另一场战斗早已打响。当天凌晨,近60个帐篷出现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主草坪,帐篷和标语上赫然写着以色列制造炸弹,哥伦比亚大学付钱。据半岛电视台报道,**者要求校方从在加沙战争中获利的公司撤资,提高哥伦比亚大学的财务透明度,以及切断与以色列大学及其相关项目的学术联系和合作关系。

次日,当沙菲克授权纽约市警方在校内进行清场并导致超过一百名**学生被逮捕后,这场始发于哥伦比亚大学的**行动迅速蔓延至全国。

此后几天,类似的声援巴勒斯坦的**活动席卷美国多所高校,并且呈现愈演愈烈之势,**者在包括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纽约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洪堡分校等在内的高校建立了营地,并提出加沙地带永久停火、美国停止军援以色列,以及校方从资助以色列战争的投资中撤资的诉求。据英国《独立报》报道,在过去的周末,仍有部分高校在举行反战**活动,超过200多名**者被捕。自4月18日纽约警方拆除哥伦比亚大学团结加沙营地并逮捕超过100名**者以来,遭警方逮捕的**人士数量已接近900人。

当地时间2024年4月22日,美国纽约,亲巴勒斯坦支持者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园内建立了加沙团结营地。视觉中国图

在瓦苏看来,大学的管理层需要平衡许多相互竞争的利益,包括学生、教师、捐赠者、校友和官员。

这些营地通常违反了校园规定,比如禁止在公共场所过夜。尽管**活动基本上是和平的,但一些人使用了被视为存在反犹倾向的言论或标语。当然,一些大学领导人选择了严厉镇压**者——比如逮捕和驱逐学生——而另一些人则选择了通过谈判,以更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瓦苏分析道。

自**活动在全美校园蔓延以来,外界对高等院校如何平衡言论自由与维护学生人身安全及校园秩序这两个层面展开了密集讨论。

常驻纽约的律师奥伦·鲁特(OrenRoot)曾在1968年哥大爆发反越战**活动时担任学生报纸《旁观者》的高级编辑。据《****》报道,鲁特称沙菲克授权警方进入校园清场的举动是非同寻常的误判,沙菲克校长和她的顾问们显然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让警方介入(报警)显然是一个错误,事态并没有因此得以平息。

在美国进步人士看来,沙菲克让警方进入校园的行为引发了众怒,大学校园似乎再也无法充当容纳多元观点的缓冲带。个人权利与表达基金会(FoundationforIndividualRightsandExpression,简称FIRE)高级项目官员扎克·格林伯格(ZachGreenberg)向CNN表示,逮捕属于激烈的措施,只能用于解决最直接和最严重的威胁。这样做可能会削弱校方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学生们可能会看到身穿防暴装备的警察逮捕同学,甚至是他们的教授。格林伯格说道。

当代际差异置于政治的聚光灯下

有分析认为,自去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已然成为分化美国大学校园乃至社会的议题,且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

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美国公共电视网《新闻一小时》节目(PBSNewsHour)及马里斯特学院(Marist)在去年11月开展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尽管近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美国政府应该公开支持以色列,但这一数据显然存在明显的代际和种族差异。在关于以色列的态度上,只有不到一半(48%)的Z世代(1997年至2012年出生)受访者和千禧一代(1981至1996年出生)受访者认为美国应该公开表示支持以色列,而X世代(1965至1980年出生)、婴儿潮一代(1946年至1964年出生)和沉默一代(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20世纪40年代初出生)的比例分别63%、83%和86%。

(这波)**活动并非单一事件,而是多米诺骨牌效应或连锁反应的体现,即一个学校的**活动足以影响其他学校。瓦苏说,**既反映了年轻人对加沙危机(如迫在眉睫的饥荒)日益增长的愤怒情绪,也反映了美国社会内部对以色列看法的代沟。与年长美国人相比,美国年轻人对以色列政府的政策更持批评态度。

在专栏作家莫伊拉·多尼根(MoiraDonegan)看来,爆发在多个高校的**潮和校方加强言论审查的现象并非仅仅是代际差异的产物,更是保守派操弄敏感议题的结果。

从很多方面来说,保守派仲裁者再次将大学视为宣泄不满的对象。共和党议员在拥有传讯权的委员会中任职,他们有充分的动机把大学校长拉到华盛顿进行一顿痛斥,获得一段病毒式传播的新闻片段,供竞选广告摘录使用。多尼根在《卫报》写道。

有观点认为,从沙菲克遭国会传唤一事不难看出,美国部分政客正在积极制定并利用极具误导性的话语框架,借助校园内的极个别歧视犹太学生的事件,将校园内发生的**运动塑造为反犹运动。新奥尔良大学教育学院讲师劳伦·**贝·谢泼德在Conversation网站上撰文指出,针对任何反对以色列军事行动的人士,两党政客目前都在不遗余力地将他们塑造为反犹主义者,这些行为与冷战期间美国保守派力量将民权人士与共产主义强行绑定的举动并无差异。

随着大选的临近,两位总统候选人的表态同样也得到了舆论的关注。日前,前总统特朗普谴责近期爆发的**活动具有反犹太主义倾向,且比2017年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发生的白人至上主义者**糟糕得多。此外,连日来深陷舆论风波的拜登也同样批评了校园内发生的反犹太主义**活动。

对此,王浩表示,长期来看,美以特殊关系以及以色列利益集团的影响力并不会让拜登政府的亲以政策发生根本性转变。不过,在大选即将到来的关键节点,拜登将不得不考虑摇摆州阿裔选民以及进步派人士这两类群体的看法。

考虑到上述两点,这一波**活动大概率将影响拜登政府援以行动的力度和节奏。拜登会尽力平衡亲以和挺巴这两拨政治力量,尝试对以色列施加一定的约束,最大限度地确保自己的选举利益。王浩分析道。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最近发表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