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Luck To You!
顶部右侧自定义文字
广告位 后台主题配置管理

网站首页 > 新闻 正文

青年大学生探讨在互联网时代坚持阅读的意义 海量资讯能否取代读书

lihaoyu 2024-04-27 13:01:44 新闻 1 ℃ 0 评论

新媒体的崛起改变了很多人的阅读习惯,大众对内容的需求从摄入新信息,变成检索已知信息。短视频时代,海量资讯能取代读书吗?当代大学生阅读的主流方式是什么?青年人如何看待坚持阅读这件事?4月26日,由《新京报》和喜马拉雅联合出品的热点话题类节目《辛辣公社》邀请了两位青年大学生探讨这一话题。虽然同为互联网的原住民,两位年轻人依然青睐纸质书的阅读,追求读书的仪式感。

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影响青年学子的书单选择当下,短视频占据了许多人日常生活中的大量时间,据调查,我国成年国民和手机最亲密,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105.23分钟,比2021年增长了4.11分钟。在读书日期间,人为什么要坚持读书这个话题再次引发讨论,在如今的短视频时代,这一问题也显得更加紧迫。

《辛辣公社》主持人包宇琨邀请中国传媒大学大四学生罗翊华和北京工业大学研一学生高文彬展开探讨。其中,高文彬是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获得者。聊天中,两位青年学子讲述了当下大学生的阅读文化,他们也坦陈,相较于初高中时期,阅读文学书籍的频次会在大学有所下降,但阅读专业类书籍则占据了更多的学习空间。因为学习理工科,最近更多时间都是在看各种工具书。

青年大学生探讨在互联网时代坚持阅读的意义 海量资讯能否取代读书

当下,各大媒体或专业平台都在发布书单,让有读书需求的群体可以直接做伸手党。交流中,两位同学笑称自己也是其中一员。罗翊华介绍,她会通过社交媒体或短视频平台搜索书单,从中寻找感兴趣的书籍,然后通过互联网了解网友对相关书籍的评价再决定是否下单;高文彬会根据阅读需求在社交平台上寻找推荐书籍,有时候对方说得天花乱坠,我就下单了。因此,踩坑也时有发生,心血来潮买来的书有时会被束之高阁,但遇到痴迷的书籍,三两天就读完一本书也是常事。

互联网提供了多样化的阅读选择,降低了阅读门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阅读喜好也在发生变化,有观点认为随着互联网发展,人们喜欢消费轻松娱乐的内容,而另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会催生文学的时代性。对此,两位青年学子持积极看法。罗翊华认为互联网给了自己多样化的选择,电子书资源、便携的设备也会降低阅读门槛。高文彬也对互联网时代阅读的走向持乐观态度。网上充斥着轻松、娱乐化的内容和文字,不一定是纯负面的影响,我认为这是源于人们在繁忙生活下难得的消遣,换个角度思考,也许正是因为这些轻松简单的文字,才能让我们在拥挤繁忙的生活里保持轻度阅读的习惯。高文彬认为,网络给了更多文学从业者被发现的机会,让很多好的网文作者被市场看到。

虽然是互联网原住民,不少年轻人依然青睐纸质书的阅读,追求读书的仪式感。高文彬表示,自己也尝试过紧跟潮流,用电子平板阅读书籍,但他仍然认为手里捧着纸质书籍会感觉到更加舒适,我依然喜欢在我的床头、书柜上摆很多本我喜欢的书籍。

如何看待互联网上碎片化的阅读?高文彬认为,碎片化的阅读是把很多知识摆在了人们面前,互联网提供了阅读的广度,是横向的阅读,但只有静下心来去读书,才能提高阅读的深度。罗翊华认同这一观点,她认为,互联网提供了更多维的阅读以拓展知识面,但人们需要静下心来深入思考问题。

《新辣公社》是由新京报与喜马拉雅共同制作出品的音频播客节目。每周在喜马拉雅和新京报APP播出。节目聚焦于年轻圈层,围绕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年轻文化等领域为话题,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从业人员或事件当事人以圆桌论坛的形式,品评事件底层逻辑,抓住年轻人所需的情绪出口与诉求。为听众带去有趣、有态度的新辣讨论。

新京报记者刘洋编辑缪晨霞校对赵琳

本文暂时没有评论,来添加一个吧(●'◡'●)

欢迎 发表评论:

网站分类
最近发表
文章归档